小森林这部电影,有点像散文,而不是小说。它有点像汪曾祺笔下《端午的鸭蛋》,娓娓道来众多食物的制作、食材的耕种等等琐碎而不无趣味的随想,却把主人公真正的经历和情绪,掩藏在美好的画面之下。
女主角市子,从小在小森长大,在高中的时候被母亲抛弃,独自一人生活。后来决意外出闯荡,在大城市做着最无趣和普通的工作。
后来,她无法承受大城市生活的单调乏味,重返家乡。已经成年的她无比渴望回到天真的童年。然而家乡里有故无亲,再也没有妈妈做的精美的菜肴。她似乎不再有了情绪。她开始与乡里乡亲聊天,掌握农耕的技能,熟悉各种植物的习性,自己动手,用自己的劳动所得,模仿母亲的菜肴。
她面无表情的吃饭,劳作。只有在面对菜肴和自然美景的时候,会露出微笑。
影片是用一种插叙来白描市子的过往。贯穿全片的是一道一道的菜肴,和市子的各种劳作场景。本片用精致的画面描绘了令人向往的日式田园风景,音乐和画面充满了浓浓的自然主义气息,用活泼的色彩描绘四季的百态。
然而,看这部电影,总是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有一种端着的感觉。
仔细一想,确实也是这么一回事。化着淡妆的市子,面无表情或略带微笑的劳动、做饭。在日本的乡间,电影用刻意的滤镜、美好的阳光、精致的餐具来描绘事物的美好。画面很美,食物很诱人,然而,在这一切的平静和美好之下,有一种若有若无的焦虑。市子出于逃避来到乡间,却又无法像那个男孩子一样欣然接受乡村的生活。
她用忙碌的劳动,随着时令而不断填满而又完成的待办事务,用重手工的菜肴消耗自己的时间。她曾为了制作鱼腥草的菜肴,而花了很久把鱼腥草上的硬皮剥掉,最终做出的菜却味如嚼蜡。我曾很奇怪她为什么要这样的浪费时间。后来才想明白她来到乡间,就是为了用充满自然气息的乏味来替换令人窒息的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乏味,为了用阳光下田野间的浪费时间来替换由于自己的条件限制而不得不在城市从事的低端职业的工作。简而言之,田间的生活对于市子而言,就是为了寻找人生的意义,或者说,是为了避免寻找人生的意义。
从《夏》篇开始,市子就开始等待来信。直到影片的最后,《春》篇的时候,她终于等来了妈妈的长信。母亲说“当你回首过去一次又一次的摔倒,你会发现你每次都摔倒在同一个地方。然而由于你收获了经验,其实你并不是回到原点,而是螺旋地进步了。”
市子终于解开了母亲离家出走的心结,不再犹豫是去还是留。她放弃了为来年过冬食用而提前一年种植土豆,终于下定决心,再去闯一闯。
画面一转,五年过了,她再次回到小森,成家了。也许这一次,她真正的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吧。